[教學]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 Post published:2025-11-17
  • Post last modified:2025-11-17
  • Post category:教學文章
  • Post author:

SSD規格主要包含外觀尺寸(常見尺寸為 2.5 吋、M.2)和傳輸介面(SATA、PCIe)。2.5 吋外觀與 2.5 吋傳統硬碟 HDD 相似,常用於許多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M.2 版本常用於平板電腦與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直接安裝在主機板插槽上。傳輸介面 SATA 為最常見的傳輸介面,適合預算有限或升級舊電腦的使用者,但目前生產的廠商越來越少導致選擇性減少。傳輸介面 M.2 PCIe/NVMe 透過主機板的插槽直接連接,傳輸速度遠高於 SATA,為目前固態硬碟選購的主流。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是什麼?插槽、不同的傳輸介面與通訊協定

早期 2.5 吋規格的 SSD 僅採用 SATA 3 傳輸介面,傳輸速率僅有 6Gb/s (600MB/s)。PCIe 傳輸介面速度則快得多,PCIe Gen 5 固態硬碟最高可達驚人的 14,000MB/s。

M.2: 早期稱為 NGFF (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 是各種元件的擴充插槽,不僅限於固態硬碟。例如,有 M.2 插槽可以安裝 M.2 無線網路卡、藍牙網路卡和乙太網路介面卡。M.2 插槽可使用兩種傳輸介面,包括較慢的 SATA 和更快的 PCIe,具體取決於主機板的價格和新舊程度。SATA M.2 插槽較 PCIe M.2 插槽廉價且速度較慢,但兩者皆可支援 SSD。PCIe M.2 插槽採用 NVMe 通訊協定,該協定利用更高的頻寬來支援速度更快的 NVMe SSD,而 SATA M.2 插槽不支援 NVMe。M.2 介面通常使用 NVMe 協定,以充分發揮 PCIe 的高性能。

無論選擇何種介面,SSD 上的介面規格必須與 M.2 插槽相符才能運作。除非電腦插槽支援雙模,否則 SATA M.2 SSD 僅能在 SATA M.2 插槽運作,而 NVMe SSD 則僅適用於 PCIe M.2 插槽。M.2 SATA SSD 無法在 M.2 PCIe 插槽中使用,反之亦然,因為它們的接頭雖然相同,但控制器不同。

 

 

 

傳輸介面 SATA、PCIe 比較:

傳輸介面 用途 版本速度 通訊協定
SATA(Serial ATA) 傳統硬碟 / SSD 的介面,頻寬有限 傳輸速度最高約在 500 ~ 600 MB/s 之間 使用 AHCI 協定 (為機械硬碟設計,延遲較高)
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高速匯流排,用於顯示卡、SSD 等高效能裝置。通常需要額外散熱片來散熱 PCIe 3.0 可達 3,500 MB/s
PCIe 4.0 可達 7,000 MB/s
PCIe 5.0 更高達 10,000 MB/s 或以上
支援 NVMe 協定(專為快閃記憶體優化,延遲更低)

 

 

 

通訊協定 NVMe、AHCI 比較:

通訊協定 說明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專為 PCIe 設計的高效協定,取代傳統 AHCI
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為機械硬碟設計的舊協定,相容性廣,但效率較低

 

 

M.2 固態硬碟有哪幾種介面類型,總共有 3 種介面: B key (缺口位於插槽左側,短邊接腳為 6 個),M key (缺口位於插槽右側,短邊接腳為 5 個),B+M key (左右各兩個缺口)。目前市面上 B key 的產品已經很少見,大部分都採用 M key。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M.2 SSD 金屬針腳末端特定位置有凹槽。同樣地,M.2 插槽在特定位置也有對應的凸起。這些凹槽與凸起稱為 key。Key 分為兩種位置: B Key 與 M Key。當從正面觀察 M.2 插槽(針腳可見狀態)時,採用 B Key 規格的插槽左側會出現凸起,而採用 M Key 規格的插槽則在右側有凸起。

B key: 可支援 SATA 或 NVMe (PCIe x2) 協定,但速度較慢,最大頻寬約 10 Gbps。金手指左側有缺口,只能插入支援 SATA 或 NVMe 的 B key 插槽。

M key: 僅支援 NVMe (PCIe x4) 協定,傳輸速度最高,最大頻寬 32 Gbps。金手指右側有缺口,僅能插入支援 NVMe 的 M key 插槽。建議優先選擇 M-Key 介面以獲得更高傳輸速度,除非裝置僅支援 B-Key。

B+M key: 可支援 SATA 或 NVMe (PCIe x2) 協定,相容性最高。金手指兩側有缺口(B Key 缺口在左,M Key 缺口在右),相容於 B Key 和 M Key 插槽,但會受到插槽的限制。

 

 

 

 

M.2 SSD 的各種尺寸規格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M.2 的尺寸通常由四至五位數字表示,前兩位是寬度(通常為 22 mm),後兩位是長度(常見有 30、42、60、80、110 mm)。 尺寸的前兩位數字表示 SSD 的寬度 (固定為 22 mm)。後兩位或三位數字表示長度。例如,M.2 2280 SSD 的寬度為 22 mm,長度為 80 mm,這是目前最常見的尺寸,用於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的SSD。

寬度: 最常見的是 22 mm,SSD 模組的寬度為 22 mm。

 

 

M.2 大小 長度 (mm) 說明
22110 110 主要用於企業級市場,可提供更大的儲存容量以及電源保護功能
2280 80 最常見的 SSD 尺寸,為目前桌機跟筆電使用的主流尺寸
2260 60
2242 42 用於超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
2230 30 通常用於空間有限的設備,如掌上型遊戲機

 

長度較長的 M.2 SSD 擁有更大的實體空間,因此 2260、2280 和 22110 規格的 SSD 可以達到更高的最大儲存容量。較小尺寸的 SSD 通常會因為物理限制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妥協,例如快取較小甚至沒有快取,或者最大儲存容量較小。此外,這些較小尺寸的 SSD 也比較長的 SSD 更貴,因此請盡量選擇主機板支援的最大尺寸 SSD。

 

 

 

如何檢查 M.2 SSD 與主機板的相容性

檢查主機板支援的 M.2 介面類型及可安裝的 SSD 最大長度相當簡單,只需使用主機板規格來作確認。

1. 在 Windows 系統中搜尋 Dxdiag。

2. 開啟該應用程式。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3. 在「系統」標籤頁中,可於「系統型號」欄位旁找到主機板名稱。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4. 開啟常用瀏覽器。

5. 搜尋主機板型號(例如:MS-7D08)。

6. 選擇主機板製造商官網的搜尋結果(通常是顯示的第一個或第二個結果)。

7. 在主機板製造商官網尋找「規格」部分並按下進入。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8. 此處將顯示主板 M.2 插槽的詳細規格,包含介面類型、雙模式支援能力及最大支援的 M.2 SSD 長度。我的主板因採用 M-key 設計並使用 PCIe 介面,故支援 NVMe SSD。它支援 42mm、60mm、80mm 和 110mm 長度的 SSD,同時亦相容 SATA M.2 SSD。

 

SSD規格怎麼看?什麼是 M.2、SATA、PCIe 與 AHCI、NVMe?

 

主機板的規格表會提供關於 M.2 插槽的所有資訊。購買 M.2 SSD 時,請務必將其規格與主機板的規格進行比較,方能為您的電腦挑選合適的固態硬碟。

 

 

 

別為您的電腦選錯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 (SSD) 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機械硬碟,如今在市場上隨處可見。它們的形狀、尺寸和介面各不相同,這使得為主機板挑選合適的 SSD 變得有些棘手。不相容的 SSD 可能速度過快、過慢,甚至完全無法運作。為了避免這些麻煩並節省開支,讓我們深入了解 M.2 SSD 的相容性問題,確保您能為電腦配置找到完美的硬碟。

市面上的固態硬碟種類繁多,您一定能找到一款心儀的產品。然而,為主機板挑選合適的 M.2 硬碟至關重要。尋找相容的固態硬碟看似艱鉅任務,實則並不複雜。稍作研究便能確保新零件完美相容。升級固態硬碟是提升電腦效能的最佳途徑之一。此刻正是拋棄舊硬碟、擁抱固態硬碟速度與效能的最佳時機。如果您的電腦支援 M key 插槽,可以選擇 M key 或 B+M key 的裝置。如果您的電腦只支援 B key 插槽,則只能選擇 B key 或 B+M key 的裝置。建議在購買之前,先確認電腦主機板或外接盒的規格,以免買到不相容的產品。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分享,請別忘了到 威盛電腦 粉絲專頁 按讚並在「追蹤設定」中將其設為最愛,或者每天到 中文化天地網 網站 逛逛,獲得最新的軟、硬體資訊。